课件编号4743590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打包4套)人民版必修3

日期:2024-06-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77697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8,必修,人民,4套,打包,课件
    课件42张PPT。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空坐标学习本专题,一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要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观点来指导学习。 学习指导第1课百家争鸣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 (2)含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 (1)政治思想 ①提出“ ”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 ”。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贡献: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仁德治有教无类3.孟子的思想 (1)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 ”学说。 (3)提出“ ”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 思想的基础。 4.荀子的思想 (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 ”的重要思想。 (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制天命而用之礼1.(教材第4页《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 该图孔子及其弟子可能讨论哪些问题?孔子的这些活动有何意义?提示提示———仁”与“礼”的学说,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意义:标志着儒家学派的创立。2.孟子、荀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提示 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荀子提出“仁义”的主张。二、老庄之学 1.特征:以“虚无”的“ ”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 ” “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的思想 (1)哲学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3)政治思想:消极避世,向往“ ”的社会生活。无为道小国寡民3.庄子的思想 (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提出“ ”的思想。 4.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庄崇尚 ,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齐物自然三、法家思想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 。法治3.代表及主张尽地力之教法经世卿世禄制度井田制道家君主集权4.历史影响 (1)对中国 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其 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专制主义法治易混易错 韩非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 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3.据材料,韩非《守株待兔》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在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政治观点: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故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原因: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法家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实现统一。提示守株待兔四、墨家的主张 1.创始人:战国初期的 。 2.学派特点: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其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3.主要思想 (1)思想主旨:“ 、交相利”。 (2)具体主张: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 4.主要贡献: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