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习3》教案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5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教学的重点是“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 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读书时做记号,并使用常用的记号预习课文。 2.体会并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明确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3.反复记诵描写山水景色的词语,体会歇后语的表达技巧并积累。 4.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引导学生真诚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并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2.看图熟悉常用的读书记号,由仿到创活学活用,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读书的名言。 难点:明确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学习读书的名言→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实践深化→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籍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载体,是前人生活成果的结晶。知识浩如烟海,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读书,更何况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更需要从书籍中汲取养料。 二、学习两则读书的名言 1.出示两则名言。 2.你知道“刘向”是谁吗?你能来介绍一下这两位名人吗? 附资料: 刘 向 刘向是我国西汉后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目录学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家。 刘向出身刘氏宗室,一生仕途坎坷不平。晚年奉诏带领校理中秘书,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编撰者。一生著述颇丰,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史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而且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高 尔 基 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901 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5 年,高尔基的创作转向I了戏剧,1901~1905 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I《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1906 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 年开始被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3.有趣的是两则名言都使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打比方想告诉我们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学生交流,或教师补充。 补充资料: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卡莱尔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罗曼?罗兰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过渡: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记号) 三、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 1.不同记号意义的探讨,见教材69页。 2.补充自己常用的记号,交流意义,允许保留意见。 四、实践深化 1.预习第16课《说勤奋》,并根据需要做记号。 2.交流评选。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名言 读书方法 做记号 名言 读书方法 做记号 教学反思 让学生体会关于读书的名言,明确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并积累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