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44996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 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162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 cover
24 诗词五首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有两首古体诗、两首近体诗(一首绝句、一首律诗)、一首词,节奏韵律各有特点。这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比较明确或与诗人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在理解诗歌情感时,要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来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诗词思想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1.重点: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难点: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也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预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写作背景 《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三、学习《<饮酒>(其五)》 步骤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明确: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步骤二:品读全诗,理解情感 1.细读品味,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明确: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2.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心远”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明确:“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远离官场,远离尘俗。 这四句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3.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明确:这是神来的写景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这不是一个“采菊”一般的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明确:这两句属景物描写。描写了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此两句虽写景,实则抒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