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48278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部编版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3849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 cover
课件22张PPT。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李 贺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其诗多以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奇绝、秾丽和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据说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背景资料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知识链接催( ) 金鳞( ) 角声( ) 燕脂( ) 凝( ) 半卷( ) 霜重( ) 提携( ) 检查预习cuīlínjiǎoyān nínɡjuǎnzhònɡ xié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朗读指导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战事的季节、时间、地点以及简要归作战的经过。 整体感知 季节———秋天, 时间———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 地点———塞上、易水,? 经过———黑云压城(兵临城下)、甲光向日(严阵以待)、半卷红旗(夜袭敌营)。 诗人在诗中给我们构思了唐军活动的哪三幅画面?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刻苦练兵; 夜中,奇袭敌军。 理解《雁门太守行》的基本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感情。内容探究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诗中的哪句话构思新奇,写出了战争的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犹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这样构思较新颖,用“黑云压城”来极力渲染宾临城下的紧急形势,用“城欲摧”极言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品味赏析 1. 首联:写景又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 2. 前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 后句: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甲光”一词与“黑云”相对,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雄姿英发。 3.“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令人眩晕。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铁锅遭遇铜刷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未及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 颔联: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描写,极力渲染战场的惨烈气氛,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 2.“满”字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角声满天”写出战斗的激烈。“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明交战时间之长。 3. 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胭脂是为了突出红晕的效果的红色化妆品,这里的泥土颜色酷似胭脂,而作者又是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作者告诉我们,血流遍野,染红了泥土,从早到晚,鲜红的血慢慢凝固,凝成了紫色。这个“凝”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