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48302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课件部编版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10086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课件108张PPT。 12 唐诗五首 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学习目标 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 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 仄,句数不限。其发展轨迹大致为:《诗经》—楚辞—汉赋—汉 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 的古风、新乐府。 知识链接 近体诗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律诗两种。 律诗通常为八句(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绝 句为四句。根据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 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 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 甫、李商隐、陆游等。 律诗是格律诗的一种,有五律和七律之分。 五律每句五字,八句共四十字。七律每句七字,八句 共五十六字。 律诗两句为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 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 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 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只押平声韵。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野 望作者介绍 王绩(约589—644),字无 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 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 孝廉,除秘书正字。其诗近而不 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 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其诗多 以酒为题材,嘲讽周孔礼教,流 露出颓废放纵的消极思想,表现 对现实的不满。 王绩于隋末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今属山西万荣)之时。背景资料1.订正字音 东皋( ) 徙倚( ) 落晖( ) 驱犊( ) 带禽归( ) 检查预习 gāo xǐ yǐ huī dú qín2.词语释义 薄暮: 徙倚: 落晖: 犊: 采薇:傍晚。徘徊。落日。采食野菜。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遂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小牛,诗中指牛群。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朗读指导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这片自由的山野。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内容探究 2.诗人眺望原野,看到了哪些景色?诗人是怎样描绘眼前之景的? 所见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这一角度,赏析《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联。 诗歌颔联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