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48426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部编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302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 cover
24 诗词五首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其作品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极高。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其诗现存1400多首,广泛地反应了唐王朝从盛而衰的社会现实,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其诗被称为“诗史”,让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品有《望岳》《春望》“三吏”“三别”等。 2.背景资料 《饮酒(其五)》选自《陶渊明集》卷三。《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都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写的。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此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3.知识链接 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古代把汉魏以后无严格格律要求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在诗句的形式上,既有五言也有七言,还有杂言。两汉时期的“乐府诗”“古诗”,就是这种古体诗,它是一种新兴的诗体。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结庐(lú) 喧(xuān) 东篱(lí) 搔(sāo) 簪(zān) (2)古今异义 结 国 浑 (3)词类活用 欲辨已忘言 (名词用作动词,用语言表达) 恨别鸟惊心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浑欲不胜簪 (名词作动词,插簪子) 三、朗读指导 停顿指导。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结庐:建造房舍。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山气:山间的云气。 已忘言:不知怎样表达。 城:诗中指长安城。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诗中借指战事。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2.全诗翻译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