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48702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共39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27917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课,两汉,科技,文化,39张,PPT
  • cover
课件39张PPT。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帛书)龟甲、兽骨竹木简 一、造纸术的发明材料:有学者曾估算过《史记》的重量。如果每枚简可写38个字,《史记》共130篇,52.65万字,就要用简13855枚,重量达43.7-48.1千克。如果用新鲜的竹简,会重达58.33千克,体积则是现在之本的225倍。由于竹木简过于笨重,书多时就要用车来装载学富五车汗牛充栋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放马滩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上面绘有地图。这种纸薄而软,纸面平整光滑。纸的发明在西汉前期,我国已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 (?--121年)东汉人 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公元105年,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造纸工艺流程①漂洗、浸泡原料②用草木灰除去原料 中的油脂、色素;③把原料切碎、煮烂④把原料捣成细纤维, 并放入水池搅成纸浆⑤用模具捞取纸浆, 并晒干使之成型⑥砑光,制成纸张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陶、甲骨、青铜器、竹木简或丝帛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植物纤维纸—麻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4世纪取代简帛得到普及。纸逐步取代了其他书写材料世界其他各地的书写材料造纸术的外传与意义造纸术的意义: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成就及地位:生活时期: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方法,后世尊称为“医圣”1、张仲景东汉末年二、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伤寒杂病论》书影成就及地位:擅长技术:生活时期:东汉末年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 编制“五禽戏”2、华佗神医五禽戏内容:作者: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地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三、历史巨著《史记》《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三十世家(历代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七十列传(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十表(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八书(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司马迁是如何写成历史巨著《史记》的? 首先,司马迁有远大的志向,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其次,为实现他的志向作了大量艰苦的努力,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还遍历祖国南北,实地考查、访问、收集大量资料。即使在受了“腐刑”后,也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我们也要像司马迁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不能小有挫折就退缩,只要坚持去做,就会取得成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含义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创始人:地位:1、道教的兴起 兴起:东汉末年在我国民间兴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