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50942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教案部编版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83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 cover
15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 (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 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 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为了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2.文言文基础知识 重点词语解释: 夫(fú):__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__君子:__品德高尚的人。___ 行:__指操守、品德、品行。__ 修身:__个人的品德修养。___ 淡泊:__内心恬淡,不慕名利。__ 明志:__明确志向。__ 宁静:__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__ 致远:__达到远大目标。__        广才:__增长才干。__ 成:__达成,成就。__  淫慢:__放纵懈怠。__  励精:__振奋精神。__ 险躁:__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__ 治性:__修养性情。__ 与:__随同。__    驰:__疾行,指迅速逝去。__ 日:__岁月。__ 去:__消逝,逝去。__ 遂:__于是,就。__ 枯落:__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___ 多不接世:__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__ 穷庐:__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__   将复何及:__又怎么来得及。__ 3. 整体感知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①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②注意词句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 (4)找学生个别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朗读节奏。其余学生认真听,作出点评。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和节奏。 (5)学生齐读全文。 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范读、自由阅读、速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指导熟读,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根据学生初步阅读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6)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课文,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译,能译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难可与同学们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