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50968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部编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82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cover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3.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自由、天真、欢乐的心理是童年的象征。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一下“民族魂”鲁迅先生的童年,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奇幻之旅,聆听他那向往美好自由的动人旋律。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学生齐读目标。 2.教师解读目标。 三、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3.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四、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这篇课文 的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既表明了一种空间的转换,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推移。作者回忆描述了自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也因此分为两部分。 2. 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 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 3. 细读课文,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 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细读课文,讨论探究 思考下面的问题,不会的和同桌交流。 1.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2. 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描写百草园时插入的“美女蛇故事”,这是由“ 赤练蛇”引起的相关联 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阅读的情趣,进一步涂抹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说明即便是惊心动魄的“美女蛇故事”, 也是趣味 盎然的“百草园”的一部分,中年的鲁迅依然记忆犹新。 3. 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4.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校教育吗? 6. 课文第一、二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谈谈你对本文主题思想的认识。 六、精读课文,赏析文段 细读文章第二段和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 1. 问: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这种句式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一个特殊句式: “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就……” 这种句 式的容量很大,不 但在“不必说”之中,做到了简略地概说,而且突出了“单是” 以后的重点,让人感到仅仅“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已趣味无穷,可想而知“百草园” 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更勾起了读者无限美好的向往 。 请同学用这个句式造句。 2. 文中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景物的? 不必说: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 黄蜂 叫天子 颜色:碧绿、紫红、黄 声音:长吟、低唱、弹琴、啪 形状:高大、肥胖、臃肿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香味:又酸又甜 3. 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 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形容词如:“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动词如“长吟”“伏在”“直窜”“低唱”“弹琴”等。用词准确、精练而生动。) 4. 写景都有一定的顺序,看课文中作者是按照怎样 的顺序来写景的? 作者写百草园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观察得细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处写到高处,写植物,是静态,是春景,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第二个“不必说”又从高处写到低处,写动物,是 动态,是夏 景,使人感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充满生机;“单是”以后,又从动物写到植物,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植物分可吃与不可吃,是秋景。对各色动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