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547

马说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32211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马说
    课件18张PPT。作者: 韩愈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培训中心 2003、10WELCOME马 说? 作者? 资料、图片? 文体? 疏通课文 ? 分析课文?基础练习? 译文? 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作者介绍“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上相近。它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至十六年间(795—800),其实,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背 景资料 图片韩? 文 公? 祠讲 学疏 通 课 文? 第一段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只是。?: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意思是不以千里著称,指马的千里之才被埋没了。? 第二段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一顿。?:有时。?:表现在外面。见,通“现”。?:犹,尚且。?:通“饲”,喂。? 第三段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通晓它的意思。?:面对。?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译文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 分析课文第一段1、结合课文注释,翻译第一段 2、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