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54954

1.1.2 古代西亚国家 课件+教案+教学反思+素材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223781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1.2,古代,西亚,国家,课件,教案
    《古代西亚国家》教学反思 《古代西亚国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目,原本授课对象应该是八年级(初二)学生,但考虑到他们已经学习过该课内容,所以最终选择了还未开始学习历史的七年级(初一)学生来上这节课。 与八年级学生相比,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历史,虽然关于《文明的起源》在七下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有所提及,但是上这节课时,该班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七下第八单元,所以,除了个别学生本身对历史感兴趣并有一定的课外知识储备之外,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本课要学的古代西亚国家的历史发展更是知之甚少。这是我在备课时所考虑的主要学情困难之一。另一方面,七年级学生刚好处于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与具体形象思维相比,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仍偏弱,如果直接理性分析《汉谟拉比法典》以理解古代西亚国家的阶级分化,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我想不仅无法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更会让学生对历史失去兴趣。 当然,与八年级学生相比,七年级学生也有他们的优势和特点,因为他们整个七年级一直在学习地理,地理知识储备相对会更有热度,空间感知会更敏锐,对地理区域的熟悉度会更好,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分析会更有话可说。同时,七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表现欲都较强烈。 基于以上分析和思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知识储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从地图、地理环境等学生熟悉的要素切入,让学生相对有话可讲,然后由浅入深,由简到难,通过精心设问和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角度、批判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地进行大胆想象、推测,从而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从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和课后学生反馈看,这节课通过地图、视频等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大胆地想象和推测,并追问其推测依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自发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并主动深入思考,自我感觉效果不错。学生的读图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潜力相当不错,不管是在对比两件文物上,还是在“结合视频,举例说明早期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抑或是在“判断、论证苏美尔的繁荣是否会一直延续下去”这一观点上,学生的思路都很开阔,能多角度大胆想象和推测,能多层次地、辩证地说出个所以然来,甚至于有些角度和分析是我都没有想到的,正所谓教学相长!特别是在课后,一些没来得及发言的学生纷纷跑过来告诉我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推测依据,我就顺势让他们回去继续寻找史实证据去佐证他们各自的猜测,自我感觉这时真正的学习发生了,因为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将深度思考和探究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但是,当仔细看完所有学生的作业情况后,我却发现了问题:之前感觉“真正的学习发生了”,原来并没有发生在所有同学身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当时课后积极主动找我的那几位学生的作业态度和质量脱颖而出,他们在教材和探究资料的基础上还收集了课外资料,有写空中花园的,有写青金石的,有写沥青的等等,他们主要用文字形式讲述古代西亚文明成就的故事,并分享了该文明成果所体现的智慧和神奇之处,有理有据地加以分析说明。相比较而言,其他同学选择的文明成果就只是集中于上课已经提及的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等,没有出现任何课外资料,连选已提及的《汉谟拉比法典》的人都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可能对学生来说,从法典中分析其历史价值和神奇智慧之处有点困难,所以我想可以尝试把《汉谟拉比法典》作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