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59598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教案沪科版必修1

日期:2024-06-07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3437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案,科版
  • cover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课标要求 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0+at,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简单的相关问题。 2.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at2,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简单相关问题。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感受“观察、归纳、类比、图像、推理”等科学方法 2.通过经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鼓励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事和物来学习物理,感受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2.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探究,体验合作的愉悦,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乐于合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突出图象的功能,利用图象得到位移公式,其实是利用了定积分的无限逼近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又是以后学习动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是高一的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这节课的教学对物理规律的教学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建立速度和位移公式。 教学难点:公式的运用 提炼的课题 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例如:视频、实验、PPT、练习册、学案等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新课引入 播放视频“神七”升空,汽车刹车过程片断。 思考1:当你乘坐出租车时,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有经验的司机在看到红色信号灯后,未必就立即刹车减速,他们总是要根据停止线的距离迅速估测一下时间,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这样开车就是所谓的经济省油了……那么,位移和时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并且我们知道,出租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刹车的距离(位移)越大,初速度和刹车位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提示1:要预知它下一个时刻的速度必须知道速度的变化规律,为了更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寻找物体的运动特点,本节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讨论交流:课件展示问题:汽车以v0=1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2 m/s2求:1 s末、2 s末、3 s末、4 s末、t s末汽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在时间轴上标出各个时刻的速度: 点拨:汽车匀加速运动时,速度是均匀增大的。加速度是2 m/s2,说明汽车每1 s速度增大2 m/s。 由以上可类推:第t秒末的速度应等于初速度加上t秒内速度的增加,即vt=v0+at (设计方案二)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 a=== 解出vt=v0+at 答案:vt=v0+at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点评:通过以上两个方案推导出速度时间关系,领悟多种途径可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 回到汽车加速的实例提问:若要求t s内的位移有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速度的变化规律:1 m/s、3 m/s、5 m/s、7 m/s、9 m/s均匀增加,所以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为首末速度之和的平均值。 即= 引导学生分析平均速度的公式推导前提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该公式仅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其他运动不适用。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推导出位移公式 ?s=v0t+at2 课堂检测内容 例: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s。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末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