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772380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东西南北》word说课稿

日期:2025-11-2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589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课,东西南北
  • cover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11课《东西南北》,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教学特色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东西南北》是浙美版小学美术2册第七单元“设计 应用”领域,本单元以“折纸添画,巧做巧用为主题。本课以学生熟悉的动物为主导,用“折纸”“添画”的方式来表现动物形象。通过生动活泼的折纸造型方式,满足儿童好玩、好动的心理,激发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课是立足在第一册《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基础上的,学生初步掌握了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及一些装饰的方法,但还不成熟,所以本课需进一步教给学生用折、画、剪、贴等各种方法制作出生动有趣的动物立体形象。为三册美术《手指玩偶》奠定基础。 3、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激趣法”,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不易集中思想,所以我采用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语言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想不想看?” “你们会变这个魔术吗?比比谁变得好变得快”。使本来平淡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愿听、乐听、集中精神听。除了语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外,我还采用了游戏激趣法,设计了“纸偶剧”,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纸偶表演对话,不仅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的表演艺术。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并进行记忆、想象。除了多媒体演示外,我还采用了教师的示范演示,演示怎样把舌头贴到嘴巴里,让学生看到老师的操作,从而解决了学生制作上的困难。 (二)说学法 (1)模仿体验学习 (2)探究创作学习 “东西南北”主要是折纸,然后利用画、剪、贴等各种方法制作出立体造型。本节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准备的大量动物形象,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产生“记忆”与“联想”,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创造思维,把动物的形象用纸来表现出来。 4、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学习“东西南北”的正确折法,利用画、剪、贴等各种方法,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它装饰成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加同学间的友谊。 重点:用彩纸折一个有创意的“东西南北”,初步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结合“东西南北”进行油创意的添加,使它变的更生动有趣。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示范作品若干、彩笔 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利用已有经验 ,获得原创体验,采用“变魔术”教师示范折的方法,因为考虑到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折,所以教师边折边解释,让全体学生观察、学习折法。然后学生模仿折,并自由玩“东西南北”,体验乐趣。二、示范贴舌头, 解决制作困难,用语言来引出“你觉得这个有点像什么?”学生说“嘴巴”,“是啊,象个大嘴巴,贴上舌头,就更像了。”然后教师示范剪、贴的过程,解决了学生在后期制作中的困难。三、感悟动物形象,表现立体造型首先是教师示范,语言激趣引出,猜猜:“这是谁的大嘴巴?”学生猜,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出示该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该动物的五官,以及如何把该动物做成一个有趣的“东西南北”,学生先探究,完了教师在示范制作。接下来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你还希望是谁的大嘴巴?”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