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73504

2018_2019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4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学案沪科版必修1

日期:2024-06-2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7次 大小:5274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运动,2018,必修,案沪科,分析学,案例
  • cover
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目标定位]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学会处理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受力情况→F合求a, →求得s、v0、vt、t.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8 N、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图1 (1)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末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可得: 解得:a=1.3 m/s2,方向水平向右 (2)vt=at=1.3×5 m/s=6.5 m/s (3)s=at2=×1.3×52 m=16.25 m 答案 (1)见解析图 1.3 m/s2,方向水平向右 (2)6.5 m/s (3)16.25 m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运动情况求a受力情况. 例2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通常的舱门外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若某型号的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0 m,构成斜面的气囊长度为5.0 m.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0 s(g取10 m/s2),则: (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少? 解析 (1)由题意可知,h=4.0 m,L=5.0 m,t=2.0 s. 设斜面倾角为θ,则sin θ=. 乘客沿气囊下滑过程中,由L=at2得a=,代入数据得a=2.5 m/s2. (2)在乘客下滑过程中,对乘客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沿x轴方向有mgsin θ-f=ma, 沿y轴方向有N-mgcos θ=0, 又f=μN,联立方程解得 μ=≈0.92. 答案 (1)2.5 m/s2 (2)0.92 针对训练1 质量为0.1 kg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t图像如图2所示.弹性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取g=10 m/s2,求: 图2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答案 (1)0.2 N (2)0.375 m 解析 (1)由v-t图像可知,弹性球下落过程的加速度为 a1== m/s2=8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1 所以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f=mg-ma1=(0.1×10-0.1×8) N=0.2 N (2)弹性球第一次反弹后的速度v1=×4 m/s=3 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a2,得弹性球上升过程的加速度为a2== m/s2=12 m/s2 根据v-v=-2a2h,得弹性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 h== m=0.375 m. 三、多过程问题分析 1.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过程合理分段,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并逐一分析每个过程.(联系点: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另外还有位移关系等.) 2.注意:由于不同过程中力发生了变化,所以加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对每一过程都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分别求加速度. 例3 质量为m=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3所示的力F,F=10 N,θ=37°(sin 37°=0.6),经t1=10 s后撤去力F,再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g取10 m/s2)则: 图3 (1)说明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历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 解析 (1)当力F作用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F的瞬间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撤去F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2)撤去F前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有: Fsin θ+N1=mg,Fcos θ-f=ma1 f=μN1 s1=a1t vt=a1t1,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s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