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74424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课件部编版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3800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
  • cover
课件31张PPT。愚公移山 《列子》 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翻译理解疑难语句。 2.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 3.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4.熟读并背诵课文。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听 读 课 文1.注意字音,节奏,把握文言语感。 2.注意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进行翻译课文。 4.你觉得课文有什么寓意?梳理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3.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a.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5.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 a.“年且九十”(说明年老) 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山目标之宏伟) c.“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多)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远) 小结:这一段突出了愚公 “毕力平险”的大无畏精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6.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 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情 节 背景:设伏(方七百里,高万仞。)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尾: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行动(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决心(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成功(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主旨: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想想愚公与智叟的观点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愚公:目光长远 积极奋斗 全面 发展 持之以恒 雄心壮志 对 比智叟:目光短浅 冷漠逃避 片面 静止愚公与智叟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愚而不愚、大智若愚 胸怀大志、远见卓识 坚定信念、毅力顽强。 ———智而不智、安于现状 鼠目寸光﹑自作聪明, 因循守旧,害怕困难。 人 物 形 象愚公 智叟 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献疑 ”“笑而止 ”关切 嘲笑 忧虑 讥讽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是对愚公精神的赞美。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写作特色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之艰难,信念之坚定。 2. 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工具的简单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c.智叟和遗男(表现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当堂检测 《愚公移山》选自 ,《列子》相传是 时期郑国人列子, 名 ,又名 著,战国前期 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