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83344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拓展阅读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2次 大小:71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拓展,阅读
  • cover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拓展阅读 下文中的朱光亚,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朱光亚的什么特点,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一生就做一件事 “一生就做一件事”,这句话的原创者,不是别人,正是朱光亚自己。 他的原话是:“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是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 大音希声。一辈子少言寡语的朱光亚,一生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 一嗓子喊在大洋彼岸。1950年3月18日,52名中国留美学生发表《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 朱光亚的另“一嗓子”,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炸”出来的! 1964年10月16日15时,大西北戈壁滩一道强光闪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史称“东方巨响”。 那天,在撤离试验现场时,司机驾车走错了路。当朱光亚转过身来,正好看到半空中升腾的蘑菇云,顿时潸然泪下。当晚,朱光亚在庆功宴上喝得大醉,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醉酒。 大有大无。事业重如门前山,名利淡似杯中水。 “两弹一星”元勋的传记很丰富,但唯独没有《朱光亚传》。不是没人写,而是到他那里不是被扣下来,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 父亲是干什么的?就连他的长子朱明远也是猜出来的。他回忆道:1967年的一天,院子里一群孩子聊天。有人突然问: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没有人能答出来。有人说,咱们回忆一下,是不是每次报纸上公布核试验,我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北京?大伙一想,果然如此。顿时,我们感到非常神圣,静静地坐了好长一段时间…… 朱光亚85岁生日的时候,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主编出版了《战略科学家朱光亚》。后记里有这样充满遗憾的话:朱光亚做的工作,至今还有许多不能对外公布…… 探寻朱光亚的内心世界,他不愿多说自己,并不完全出于保密考虑。 奥本海默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朱明远也问过父亲,中国的“奥本海默”是谁?朱光亚的回答是:“应该是一群人,应该是整个集体。” 2004年12月,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朱光亚星”。命名仪式上,朱光亚说:“我很不敢当……” 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87岁。 那天,北京白雪皑皑,天地缟素。 含泪望长空,很多人动容地说:“钱学森钱老走的那天也下雪,真巧!” 回望钱学森 还有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我说是欣赏,他眼中流露的正是这样的目光。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中遴选出来的。笔者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唯美的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