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85458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部编版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284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部
  • cover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的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带着这许多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14课的内容。 【内容探究】 一、张骞通西域 师: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师:西汉初的西域小国大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例如原本居住在今甘肃敦煌一带的大月氏部落,遭受匈奴的攻击后被迫西迁,对匈奴恨之入骨。匈奴还不时南下进行掠夺,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的强盛起来了,汉武帝一直筹划着要反击匈奴。汉朝从匈奴降人的口供中获悉大月氏痛恨匈奴人的情况,立即想到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方法。因此,汉武帝发布了一张出使西域的招贤令。大家猜想一下:“招贤令”发布后最终选中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生: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师:阅读课本第68、69页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意义。 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意义 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多媒体播放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地带图片]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生: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品质: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志存高远、百折不挠、忠于祖国…… 师过渡: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中西之间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它的形成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在下面将要讨论的问题。 二、丝绸之路 师:阅读课本第68页《丝绸之路线路图》,为什么把这条商路叫丝绸之路呢?除了丝绸,中国输出的还有哪些东西?西域和西方又把什么输入了中国呢? 生:因为在这条商路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除了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和西方的还有汉朝的瓷器、养蚕、漆器、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而西域和西方也向中国输入了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等植物,当然还有宗教。 教师可用图示法归纳总结如下: 西方良种马、蔬菜瓜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等丝绸之路,丝绸、瓷器、漆器、凿井、铸铁、造纸术、印刷术、养蚕技术等东方 [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线路图》] 师:画出丝绸之路简示图。 生: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师: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师: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还有一条更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