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88564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导学案部编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0次 大小:689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 cover
15 诫子书 课题 诫子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 2.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联系现实谈体会,赏析拓展警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书局2009年版)。这篇文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读准字音 夫(fú) 淡泊(dàn bó) 淫(yín) 慢遂(suì) 庐(lú) 重点实词 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 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振奋精神。 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词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新课导入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新课展开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的干扰就没办法达成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无法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6.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那时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陋室,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