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05946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背影名师导练课件(共20张幻灯片)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604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背影
  • cover
课件20张PPT。 13 背影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写人记事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考点链接【考点1】体会本文抓住“背影”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善于捕捉瞬息间的生活感受,以“背影”为线索,选取的材料均汇于“背影”这一焦点上。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浓缩了父子之间难以言喻的感情,是慈父爱子的象征。 【考点2】文章结构精美,前呼后应 文中四写“背影”:开头设疑———点出背影,造成悬念;中间叙事———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离情别绪;结尾思念———读父来信,浮现背影,照应开头,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 考点链接【考点3】在叙事和描写中进行抒情 本文所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连串细小的事情:奔丧、送行、看行李、讲价钱、拣位子、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等,但作者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动作,用朴实的语言直抒胸臆,表达出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名师导学1.背景解读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著作,写于1925年10月。文章记叙的事情发生在1917年冬,作者的祖母去世,而父亲原本在徐州的职务也被解除。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的消息,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将回北京念书,父子两人在车站惜别。本文记述的正是当时自己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文章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讴歌了父子之爱。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买橘子分别时父爱子、子思父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名师导学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 jí(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2)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chóu chú( )了一会。 (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 )地走到铁道边。 (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táng( )! 狼藉踌躇蹒跚颓唐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班里出了一道难题,小刚踌躇了一会儿,几分钟后就把这道题做好了,真不愧为数学天才。 B. 学校的生物园少有人进出,竟是“门虽设而常关”的,这样就使这个古老的园子更加颓唐起来。 C. 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的经历,再听他演唱的经典歌曲《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流下眼泪。 D. 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有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 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将“违犯法律法规”和“损害公序良俗”互换位置) D. 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将“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 C4.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 _____ 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