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08444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559487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课件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大体方位,了解战国纷争的特点和影响 2、识记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 二、【重难点】 重点:战国纷争的特点和影响、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商鞅变法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31-34,用笔划出关键词 ) 1、找出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以及著名战役、特点。 2、概况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背景、时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 3、找出都江堰的建设概况、设计人、构成和作用 四、【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 《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五、【当堂训练】 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A.迁都洛阳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令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 加强刑罚 B. 奖励生产 C. 推行县制 D. 奖励军功 5、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   A.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 C.实行分封制 D.商鞅变法 7、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   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 8、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商鞅虽死,但他的改革已经深得人心,新法仍在秦国推行,所以他的变法是成功了。 【当堂训练】 1、D 2、D 3、A 4、D 5、B 6、D 7、A 8、A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课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大体方位,了解战国纷争的特点和影响 2、识记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 重点 战国纷争的特点和影响、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播放 《战国时期的到来》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师: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动这节新课。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