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0878

漫话“删掉量筒测密度”

日期:2024-06-1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7次 大小:1776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漫话,删掉,量筒,密度
  • cover
漫话“删掉量筒测密度” 由于密度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质的基本特性(不是“属性”)之一,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技术和生产与生活之中,所以在新“课标”里,既规定了“内容标准”(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又举出了“样例”(新“课标”明确指出:“样例是对‘标准’进一步的解释和拓展”。如“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的”等。),同时还提示了“活动建议”(如“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如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和牛奶等日用品的密度。教师应向学生进行安全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指导”等),“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活动实例”。由此可知,涉及密度的知识必然成为“中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在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近年来,我们拜读了各地有关“测量物质密度”的中考试题,确实受益匪浅。然而,有些纯属纸上谈兵的“参考答案”,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查阅近五十多年来各种版本初中物理教材,关于《测量物质的密度》的课文编写,所用器材均是一成不变的。众所周知,该实验使用的托盘天平,通常能够准确到0.1g;而量筒(含量杯,下同)的最小分度值却是1ml,显然这两种测量器具的精确度不是在同一个“数量级”上的。试问:即使在遵守“量筒使用规则”的前提下,有谁能够准确的断定:此时量筒里究竟是多了或是少了几滴内装液体?由此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无需言表了。每届全国人代会和党代会都要修改宪法和党章;2006.8.24,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果断地把冥王星降为矮行星……,难道沿用数十年的陈旧落后的实验方案、或不科学不合理的实验结论的表述等,不应该予以更新或修正吗?几十年的教改实践证明:删掉量筒测体积,是提高“测量物质的密度”准确度的行之有效的正确措施!现借贵刊一角,以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实验教科书(2007年7月第5次印刷本)为例,把我们的教改实践简述如下,期望以此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与探讨。 1、改编课本习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科书在《三、密度》一节编写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3题是:“一个容积为2.5L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装多少千克?用它装(满)汽油呢?(1L=1dm3)”。待学生在课堂里相互补充做出正确答案后,我们展示出下列作业题:“一个质量为0.1kg的塑料瓶(注:0.1kg是为了计算方便而假定的),在常温常压下装满纯净水称它为2.6kg;将水倒出甩净后再装满油,称它为2.1kg。求油的密度”。 师:下节课我们将使用“秤量”为200g的托盘天平“测量物质的密度”(注: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天平一次能够称出的最大质量”,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义教版教材里开始,已经由过去的动词“称量”改称为名词“秤量”。经过电话咨询,不知“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专家们,为什么还要执意地采用“称量”)。同学们做完这道作业题后思考一下:“只准使用天平称质量、删掉量筒测体积,能否测出酒精的密度”?请你们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为单位集体探讨一下,并写出简要的测量步骤。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既好又多”。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我们还把给“学生天平”配套使用的、最小分度值为10mg的砝码盒分发给每个实验小组使用(注: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学生天平使用规则”的),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学生们设计的测量方案列举如下: 1.1方案1(我们称它为“等V法”): 用经过观察并调节平衡的天平(注:这个实验步骤很重要!以下均省略)顺次称出: (1)冲洗干净、带有胶盖的玻璃小药瓶(注:下同)的质量为m1; (2)将药瓶装满纯净水(注:先用粗注射针头刚好穿透胶盖中间部位,胶盖凹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