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813448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1387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岳麓,九年级,历史,上册,3课,古代
    《古代印度》 培优练习 1.课本剧表演是课堂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写了一部关于古代种姓制度的剧本,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A. 首陀罗担任官员 B. 吠舍在田间劳动 C. 国王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D. 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2.“根据某一宗教传说,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青少年时期,他深感人世无常,充满困难,决心寻求解脱苦难的出路。29岁时他出家修行,后在一棵菩提树下顿悟得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一宗教是伊斯兰教 B. 释迦牟尼应该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 C. 这一宗教提出“众生平等” D. 这一宗教信仰“耶稣”“上帝” 3.下列对古代印度等级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 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 C. 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D.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下图反映的是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该遗址位于(  ) A. 印度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尼罗河流域 D. 地中海沿岸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 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什么?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 (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家?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的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4)上述材料中三个文明的发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印度种姓制度中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从事被认为低贱的职业,不能担任官职,A项不符合史实;B项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B符合史实;C项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包括国王,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C符合史实;D项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D符合史实。故选A。 2.C 【解析】依据提示词“释迦牟尼”,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C项符合题意;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默罕默德,A项不合题意;“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刹帝利,包括国王、武王和官吏等。B项不合题意;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被称为基督教,宣传的“救世主”,被称为上帝。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