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17538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4* 外国诗二首 教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99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二首
  • cover
《外国诗二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品味语言,把握意象,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中洋溢着的积极进取精神,并对人生的选择有更深的思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精美语言的写法,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3.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诵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首小诗将呈现诗人自己的思考。 而说到路,人们自然想到人生之路。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思索。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首小诗里诗人所选择的人生之路吧!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普希金(1799—1837),俄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小说《上尉的女儿》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弗罗斯特(1874—1963),即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四次获普利策文学奖。主要诗集有《一个男孩的意愿》《波士顿以北》《新罕布什尔》等。还写有无韵诗剧《理智的假面具》和《怜悯的假面具》。 2.背景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一条未走的路》这首诗作于1915年,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当时许多诗人热衷于搞诗歌试验,他却坚持使用日常语言,描写自己观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弗罗斯特的许多诗歌反映了他与大自然的亲近。他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他在《持久的象征》一文中说:“我发现我说了其他很多关于诗歌的话。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是隐喻,指此物而说彼物,以此物来说彼物,那是秘而不宣的快乐……每一首诗里面要么是一个新隐喻,要么就什么也不是。还有一个含义,即所有诗都是同一个古老的隐喻。”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瞬息(shùn) 灌木(guàn) 岔开(chà) 践踏(jiàn) 茸茸(róng) 伫立(zhù) 流逝(shì) 遗憾(hàn) (2)重点词语 茸茸:(草)又短又软又密。 遗憾:遗恨;不称心;大可惋惜。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征途:远行的路途;行程。 忧郁:忧伤愁闷。 人际:人的足迹。 岔开:分开。 践踏:比喻摧残。 三、听读诗篇 1.听课文朗读音频 2.划分朗读节奏 3.自由朗读。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四、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两首外国诗,同学们是否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两首诗,深入挖掘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吧。 二、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设生活中遭遇挫折为题,引发读者的思考:被生活欺骗了该怎么办呢?题目耐人寻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一条未走的路》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指大自然中的路,实际上喻指人生的道路。题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思考。 2.分层解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一部分(第1节):作者以诚挚的态度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应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