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17540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5 孔乙己 教案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38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 cover
《孔乙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置辩”等词语。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把握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探究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对待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吧!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笔名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读者。 2.背景链接 《孔乙己》选自《呐喊》,写于“五四”前夕,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已被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类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19世纪90年代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茴(huí) 羼(chàn) 砚(yàn) 蘸(zhàn) 绰(chuò) 蒲(pú) 舀(yǎo) 颓(tuí) 屑(xiè) 荤(hūn) 涨(zhàng) 绽(zhàn) 间(jiàn) 着(zháo) 槛(kǎn) 亨(hēng) (2)重点词语 主顾:顾客。 分辩:辩白,辩解。 格局:布置的格式。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丧失其道德意志。固,固守,安守。 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语气助词,常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三、朗读课文,圈划出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小说人物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借助当时典型的生活环境与时代背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所生活的年代与环境。 1.孔乙己生活的年代是? 明确:1919年向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