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17544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7*平凡的世界 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09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平凡,世界
  • cover
《平凡的世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感受小说的魅力,陶冶情操,获得生命成长的启迪。 2.初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感受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中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人物形象。 2.感悟小说中蕴含的哲理。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 2.讲授法。 3.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平凡的世界》是已故作家路遥的经典之作,既写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国梦”,也是影响了几代青年的“励志书”,既“叫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又“叫座”畅销了几十年。在历年多种图书销量榜上,这部长篇小说的单行本总是名列前茅。受热播的电视剧的氛围烘托,小说《平凡的世界》再度脱销、加印,而且读者大多是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平凡的世界》,走进它的作者路遥,走进那个时代,一起来感受那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 在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2.背景链接 《平凡的世界》写的是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北方农村的变迁史,酝酿创作于1982年到1988年这6年间。这6年应该说是农村发展的黄金时代,土地所有制改革刚刚实行,在饥饿线上挣扎了多年的农民有望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靠政治秩序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开始解体,民间伦理重新确立,勤劳者致富,懒惰者受穷,被农村户口束缚了多年的“能人”“精人”们也有了寻求别的生活机会的可能。整部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路遥之所以想要创作这部小说,是因为遇到了“一夜爆红的麻烦”,当时路遥的小说《人生》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读者的来信、陌生人的登门拜访、电话电报不断、亲戚上门求工作等等一系列浮华喧嚣纷至沓来,使路遥不胜其扰,还有许多人认为《人生》是他不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而路遥又很难承认《人生》就是他的一个再也跃不过的横杆。因此在此种背景下,为了摆脱俗世的虚名浮利也为了向更高的“高度”挑战,路遥有了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想法。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 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念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入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