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20030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教案部编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228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10.短文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学法指导 朗读发,读写结合法,合作探究法。 《答谢中书书》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我们刚学过《三峡》这篇文章,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梁时思想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2.背景链接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3.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歇(xiē) 颓(tuí) 沉鳞(lín) 能与其奇者(yù)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2.理解词语。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俱备(四季) 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一词多义 欲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自 自康乐以来(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三、翻译句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理清文章思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接着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结尾以感叹总括前文。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深层探究 1.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多种视角相结合。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接着平视“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