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22486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847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8课,百家争鸣,教案
  • cover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思想的产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通过选择一家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学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孔子究竟有怎样的智慧?他的智慧对当今世界有何价值?与孔子同时代的中国思想家还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新课讲授 (一)老子 1.教师展示: 人物 老子 生活年代 春秋后期 国籍 楚国 创立学派 道家学派 哲学观点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代表作 《老子》,又称《道德经》 历史地位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 2.教师提问:“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章)反映了什么道理?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 师生总结:反映了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道理。体现了老子的顺应自然以及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教师引导:孔子是与老子同一时代的思想家。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孔子和儒家学说。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教师展示: 人物 孔子 生活年代 春秋后期 国籍 鲁国 创立学派 儒家学派 主要思想 (1)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要实行德政 (3)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重要著作 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历史地位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教师总结: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相互谦让,和睦相处。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教师讲述: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3.材料展示: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当让他们先做。”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孔子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方法? 学生回答:因材施教。 教师补充: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先秦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后来分成多个流派,他的学说被发扬光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