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24064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故乡教案部编版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56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 cover
14.故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清小说的线索和故事情节,感知小说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旧社会农民痛苦的根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 重点 理解对比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 难点 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法 指导 感知内容———分析形象———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二心集》等。 2.背景介绍: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阴晦(huì) 萧索(xiāo) 猹(chá) 五行缺土(xíng) 弶(jiàng) 獾猪(huān) 潮汛(xùn) 髀(bì) 愕然(è) 颧骨(quán gǔ) 嗤笑(chī) 瑟缩(sè) 深黛(dài) 惘然(wǎng) 恣睢(zì suī) 2.理解词语。 阴晦:阴沉昏暗。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 无端:无缘无故地。 愕然:吃惊的样子。 嗤笑:讥笑。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展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现在写作“辗转”。 恣睢:放纵、放任。 三、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明确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人物:母亲———我———宏儿 闰土———水生 杨二嫂 情节: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全文按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组织安排材料 环境: 自然环境: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环境 社会环境:农民生活痛苦,城市平民破产的现实 2.理清各人物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线索人物,勾连情节 闰土、杨二嫂--主要人物,凸显主旨 母亲、宏儿、水生--次要人物,寄寓希望 3.从时间概念上看,我们可以把“故乡”分割为几段? 记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深层探究 (一)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自然环境: 记忆中的故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里描绘了一幅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些美好的景物构成了色彩明快、艳丽的背景。在这一背景下,寥寥几笔一个“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英姿勃勃的少年英雄就鲜活在读者的面前。这与第一部分中描绘的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萧索的荒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现实中的故乡: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