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30056

陕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课 第一课时 认识违法犯罪 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940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时,PPT,31张,课件,违法犯罪,认识
  • cover
特别报道 1.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14-25岁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60%以上,而其中14-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比例的89%。 2.目前,全国未成年人在管教服刑的少年犯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 3.如今的青少年犯罪主要以侵犯财产罪为主,涉嫌抢夺罪,抢劫罪,盗窃罪分别占37%,32%,22%,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44%,小学文化程度占22%,独生子女未成年犯罪占80%。 这些材料向我们展示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说明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第一课时 认识违法犯罪 课时目标: 1.知道远离违法犯罪是每一个公民的行为底线 2.全面认识违法犯罪的原因 第一环节 活动:人们行为的底线 一.违法犯罪紧相连 设问: 设问: 1.上图行为中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2.公民行为有底线吗? 人的行为都会导致一定的后果,良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后果,不良的行为导致不良后果,远离违法犯罪是每个公民的行为底线。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 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 (1)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2)都触犯了法律; (3)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刑法以外的法律 较小 民事责任或行政制裁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违法可能演化为犯罪。 触犯刑法 严重 受刑罚处罚 一般违法 严重违法(犯罪)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1)违反法律 (2)危 害 性 (3)承担责任 联 系 一.违法必犯罪 (ⅹ) 犯罪必违法 (√) 违 法 犯 罪 犯 罪 违 法 (ⅹ) (√) 三.辨析:“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公安不抓,法院不判” 二. 1.他的一般违法行为有哪些,犯罪行为是什么?(学生思考) 2.他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过程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教训:在生活中我们要坚决杜绝不良嗜好的滋生,抵制不 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5.“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 毒身。” 道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违法是犯罪的前提,犯罪是违法行为发展的必然结果。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犯罪是广义违法的一种形式,那就是刑事违法,其标志就是触犯了刑法。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小差错能酿成大灾害。对于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一旦触犯刑法就构成了犯罪。 活动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违法与犯罪有着严格区分界限,但两者是否有着联系呢? 民国初年的教育家朱庆澜先生,曾撰写了一部名为《家庭教育》的著作。朱先生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础,是是度你中”,你一个人你一生分为从础生到6岁入学前、入学我提利和高升学故表上社会三个所段,并把这三个阶发形象地此常为人生的“三道染缸”。 第一道染缸: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生活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家里六年教得好、养得好,好似将白丝染成红底子。 第二道染缸:进了学堂,再得好先生,就将那红色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层,自然变成了大红。 第三道染缸:到了社会上,哪怕遇着坏朋友、坏染缸,想把他变成黑色,他那大红的底子,一时总不得变的。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说,大红的底子自然变成真正的朱红,他便是头等的好人了。1相反,万一在家里六年,教的法子、养的法子不好,比如白丝下在就已染成黑底子,进了学堂,就算有好先生,想把他变成红色。那底子总是难以混去。就是勉强替他加上一层红色,仍日是个半红半器的。到了社会上,再通着杯朋友、环来查,将系底子一层一层加上黑色,自然变成永不褪色的黑青、永不回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