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830244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5-01-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441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人教,高中,历史,选修,第二
  • cover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 A. 增加赋税收入 B. 提高军队战斗力 C. 严格控制人民 D. 打击贵族势力 2.《诗》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 A. 政治清明  B. 经济发达 C. 民风强悍  D. 矛盾重重 3.商鞅变法开始于(  ) A. 公元前3世纪初      B. 公元前3世纪末 C. 公元前4世纪中期     D. 公元前4世纪末 4.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固定化,主要是为了( ) A.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B. 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 C. 稳定农村社会秩序 D. 显示政府的变法决心 5.下图所显示的时代内容是( ) A. 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 B. 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C. 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D. 当时人们已经重视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6.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 “弱者,道之用” 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7.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取得重大胜利,其原因主要是( ) A. “为田开阡陌封疆” B. 奖励军功 C. 实行连坐法 D. 改革社会风俗 8.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 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9.“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秦人素来骠悍 B. 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 C. 秦国士兵过于霸道 D. 变法使秦国军事力量强大 1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争霸战争频繁 C. 思想文化繁荣 D. 社会动荡变革 1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 A. 社会经济的变化 B. 统治方式的变化 C. 社会性质的变化 D. 思想文化的变化 12.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和黄宗羲“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其共同点是(  ) A. 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 B. 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C. 都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D. 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13.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 A. 奖励耕织 B. 实行县制 C. 统一度量衡 D. 推行军功爵制 14.《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 15.战国时代的商鞅是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严刑峻法,制定了连坐法。下列对该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连坐体现了秦国法律的严苛 B. 连坐很可能会株连无辜 C. 连坐反映了法家思想的偏颇 D. 连坐能有效地消除犯罪 16.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