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39368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件 (共55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29082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课件,55张,PPT
  • cover
课件55张PPT。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 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三教九流” 泛指宗教和学术中的各种流派, 后指社会人物复杂多样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 名家、    墨家、纵横家 、杂家、 农家 历史时间轴 中国 外国 尧舜禹 政治 禅让制 政治 禹建立夏朝 BC2070- 夏商: 政治 王位世袭: 经济 农业《夏小正》 BC1600- 商朝: 经济 农业:井田制 文化 甲骨文成熟 BC1046- 西周: 政治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BC770- 政治 春秋(BC770-BC476) BC8c-6c 希腊城邦出现;孕育古希腊民 战国(BC475-BC221) 主的摇篮。 经济 BC6c初 工商业的发展造就工商业者阶 1.农业:(1).春秋:铁器和牛耕; 层出现 (2).战国:李冰--都江堰; BC6c初 梭伦改革P5 2.商业: BC6c末 克里斯提尼改革 P5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 BC5c 伯利克里改革 P5、雅典民主的 的商业中心; “黄金时代” (2).战国出现“市井”; BC509 罗马共和国建立 政治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确立土地 BC5c中 罗马《十二铜表法》 私有 思想文化 BC5c-4c 欧洲人文主义P47 智者学派 思想文化 P47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百家争鸣 里士多德P47 孔 孟 荀,老 庄,韩飞,墨家 《诗经》、屈原 司南《石氏星表》 BC221 经济: 政治: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 学术环境: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宗法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背景:社会大变革。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学术环境宽松活泼 。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战国时代,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 是当时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稷下学宫的创建,稷下百家争鸣 的展开,不仅形成 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而且对我国古代 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稷下学宫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儒家:创始人孔子 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孟子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对儒家学说进一步发展,被称为“亚圣”。“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就是关于孟子的故事。(一)、儒家1、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⑴、主要思想 ①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a、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孟子首先明确提出“王”与“霸”的政治概念,他认为“以力服人”是霸道,“以德服人”是王道。儒家倡导王道政治,反对霸道政治。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王道政治就是仁政。所以孟子说:“以德行仁政者王。”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更系统的“仁政学说”。霸道———以力服人” 王道———以德服人”(仁政)“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 ———《孟子》“以德行仁政者王”———《孟子》b、影响: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重民)-施行仁政的途径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他指出:a 君可换而民不可换 b 民意取代天意决定君主的选择 c“诛一夫”非为“弑君” 者实际上是对旧时法律无法约束的封建君王本身进行了约束,肯定了在一定条件下以下犯上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人民具有反抗压迫和奴役的权利和自由。只有真正做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