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61368

部编版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4张PPT)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29695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8课,百家争鸣,课件,34张,PPT
  • cover
课件34张PPT。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前1046年———前771年)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2070年———前1600年)(前1600年———前1046年)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修筑大变革?我国封建社会的是如何形成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8课 百家争鸣目录12孔子和儒家学说老子3百家争鸣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 老子(李耳)春秋后期楚国《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代表人老子思想1.顺应自然 2.事务都有其对立面,且可相互转化 3.“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难——— 长——— 高——— 强——— 前——— 生———易 短 矮 弱 后 死孔子问礼图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孔子(孔丘)春秋时期鲁国《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名片核心思想“仁”爱心和同情心仁者爱人已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人际关系的准则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政治主张教育主张创办私学打破教育垄断有教无类教育的民间发展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言论记录文化成就五经:四书: 《孟子》、 《中庸》、《大学》《论语》、孔子政治主张:“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成就:文化成就:整理古籍言论记录在《论语》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课前听写(3分钟) 1.中国哪个早期原始人类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四个标志是? 3.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 4.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第8课 百家争鸣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文化成就: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主要著作:《道德经》孔子老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百家争鸣”的含义: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各国竞相改革 (商鞅变法)宽松的学术氛围 不同派别提出各自的见解 引起社会变革 政治经济商业繁荣 城镇兴盛文化私学兴盛百家争鸣出现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课前听写(3分钟) 1.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2.都江堰修建后使得哪个地方被称为“天府之国”? 3.老子的政治主张是? 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墨 子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尚贤”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墨子》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墨家学派代表人三、百家争鸣 名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