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65280

15*散文二篇 教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543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散文,二篇,教案
  • cover
15* 散文二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重点)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难点)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 步骤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步骤二 自学互研 自我感悟 1.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字词积累 臼齿(jiù)   牛犊(dú)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3.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语音语调,并勾画出不太理解的语句。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本文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步骤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文章第一段写什么?有什么作用? 开篇从时光一去不复返,个人生命有限写起。欲扬先抑,为下文赞美生命的不朽张本。 (2)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 (3)作者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4)如何理解生命的“分开来”“合起来”? “分开来”是指生命的个体,每个生命个体是暂时的,终会消逝。“合起来”是大自然的生命的总称,它是永久的,永不凋谢。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二、赏析语言。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通俗易懂,感情充沛,请选择喜欢的句子细细品味。 1.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我们可以忘却不愉快的事,但它曾经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影响过我们的生活,留下了印迹。 2.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生命只是暂时存在于生命个体中,生命的个体是短暂的,会消逝。 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生命是个奇迹,生命个体是暂时的,会凋谢;但生命不会消逝,一代代繁衍下去,成为不朽。 三、探究本文的艺术特色。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步骤四 知识拓展,构建提升 1.写一篇小短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2.课外阅读严文井的其他作品。 步骤五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 _____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_____ _____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 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 感谢生命的奇迹(赞美生命) 第2课时 步骤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