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4/07/94/9413a1884f96b8a1e96b54fb79bbf245.png)
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②理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②通过罗斯福新政与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石刻、雕塑、案例分析、男孩的信等环节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现实的观念。②通过对罗斯福名言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这样就为本节课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和采取的措施奠定了基础,并且初步掌握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对本科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但本课知识属于专业性很强,而且离学生生活较远的知识。所以在授课时,尽量在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之间寻找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2、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在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中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罗斯福新政 歌曲《上帝保佑美国》,引入对当今大危机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寻找解决危机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引入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 (讲授) 绝望中寻找希望———探背景 从罗斯福纪念馆雕塑《面包队》,体会当时美国人民恐惧、绝望的心情,由 “美国人民为什么感到绝望?”和“美国人民看到了那些希望?” 两个问题设置引入对罗斯福新政背景的探究。 并且回顾1929-1933年大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为下一步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入1929-1933年那段历史,从体验中归纳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二、实践中探索创新———析内容 1、内容 (1)开端———整顿金融 以罗斯福纪念馆雕塑《炉边谈话》导入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的内容,通过材料分析,归纳罗斯福新政中整顿财政金融的措施,并且通过对金本位和联邦储备委员会职权的理解,明确罗斯福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并体会罗斯福对金融业的大力干预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炉边谈话内容的归纳,帮助学生理解罗斯福调整金融业的措施及目的。并且通过金本位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两个名词的解释,把较难的知识理解透彻。 (2)中心———复兴工业 通过罗斯福第二次炉边谈话中对工业的重点阐述,引导学生归纳工业中面临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深化对罗斯福新政中复兴工业措施的理解。通过与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比较,认识新政复兴工业的主要手段和新政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全国工业复兴法》颁布的意义。 (设计意图)复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需要重点认识和理解,而且《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是复兴工业的措施有了法律保障,所以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中深化认识。 (3)调整农业 通过1932年美国家庭主妇的购物单和农民倾倒牛奶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当时农业面临的物价极低和生产过剩两大问题,从而理解罗斯福调整农业的措施, 并且通过讲解罗斯福调整农业措施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序发展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罗斯福采取如此极端措施的目的。 (设计意图)调整农业与复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左膀右臂,农业的恢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帮助学生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分析调整农业的作用。 (4)贯穿始终———社会救济 通过芝加哥12岁男孩给总统的信,引发学生对当时社会底层群众生活的关注,并且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