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1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1、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与方式,知道北伐战争的进程与结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的史实。 2、知道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以及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例,梳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3、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概况与长征的开始,知道遵义会议的意义,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4、能够通过以上史实的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开辟革命新道路上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不屈的斗志和民族解放用于探索的精神。 2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 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要到提示: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 3重点难点 中考考点: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内容(a)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程(a)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教学内容: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在军阀镇压下,工人运动陷入低谷。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维护共和的道路上屡遭挫折。他逐渐认识到:要完成革命事业,不仅需要寻求新的力量的支持,而且需要将国民党建设成为一个有力的政党。在共产国际的促成下,孙中山决定外与苏俄联合,内与共产党合作。 2、合作: l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成果: ①创办黄埔军校 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思考:阅读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此门。”横批:革命者来。这一对联说明了什么? 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式军事政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黄埔军校在短期内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他们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说明: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创办的军校,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存在时间:从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共招收6期,约2万名学生。) ②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合作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 北伐准备: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北伐开始: 1926年,为了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总司令,率领国民革命军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三大军阀势力。 北伐胜利:(北伐过程中的主要事件) ①贺胜桥战役,击溃吴佩孚,占领武汉 在湖北的贺胜桥等地,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迅速占领武汉三镇。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屡战屡捷,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②进攻江西,消灭孙传芳,攻占南京 打败吴佩孚以后,北伐军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接着,北伐军向长江下游地区大举推进,攻占了南京。 ③张学良通电易帜,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l928年12月,张学良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