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908273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10-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1999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岳麓,ppt,35张,课件,百家争鸣,时期
  • cover
课件35张PPT。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回顾: 1.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影响是什么? 2.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哪个阶级的代表?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回顾: 4.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时习之 D因材施教 5、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中描绘了小国寡民这一理想社会,这种理想社会的现实经济是: A、分封制下诸侯国之间关系的反映??????? B、井田制下劳动者集体耕作方式的反映 C、相对封闭的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状况的反映??? D、原始时代,社会经济落后的反映 BC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探究 “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的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孙膑孔子老子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关于“百家争鸣”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形成原因社 会 大 变 革经济: 政治: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井田制崩溃,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工商业发展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各国变法改革“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回答这道题依据什么原理?)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1、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使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 C.统治者重视利用各家思想维护统治 D.政治局面的安定有利于各派思想的发展跟踪训练1、思想主张 a.政治: b.人性论: c.价值观: 儒家:孟子2、地位影响: 有《孟子》经典著作,被尊为“亚圣”“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养浩然之气孟子生平战国邹国儒家学派重要奠基 人,被尊称为“亚圣”《孟子》孟子的思想学说政治观:人性观:人格观:“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核心)主要内容:“性善论”--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的影响《孟子》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以仁对民、以德服人、 争取民心、民贵君轻儒家:荀子1、思想主张: a.哲学思想: ① “天行有常”, ② “制天命而用之” b.人性论:“性恶论” c.政治思想: 2、地位影响: 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 影响 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材料二、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材料三:“治之经,礼与刑。”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朴素的唯物论荀子生平战国赵国儒家学派重要代表《荀子》荀子的思想学说哲学观:人性观:政治观:“性恶论”--人性本恶,但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荀子 的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目好色、耳好觉、口好味 、心好利”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