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14395

第16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835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6课,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教案
  • cover
第16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知道攻占巴士底狱、启蒙运动、《人权宣言》的颁布、拿破仑帝国的兴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评价《人权宣言》、拿破仑、《民法典》等,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法国人民通过起义把革命推向深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权宣言》的内容及评价;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民法典》及拿破仑施行的政策。 难点: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拿破仑。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双城记》? 《双城记》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它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同时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是激进的,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历史真如《双城记》描述的那样纷繁复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去探寻它的真相,看看法国大革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它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一、攻占巴士底狱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因为,连经常进行的猎鹿游戏都没有,所以无事可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 阅读材料并观察图片,探究下列问题。 1.攻占巴士底狱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1)根本原因:18世纪时,法国依然是一个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的君主专制国家。旧制度下的法国弊病丛生,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2)思想条件:法国的启蒙思想宣传自由、平等、法治、科学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3)直接原因:1789年,为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召集三级会议筹款。会上,国王拒绝了第三等级代表的改革要求。6月,第三等级代表单独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并在一个网球场集会,誓言制定宪法、限制王权。7月9日,国民议会更名为国民制宪议会。路易十六企图调兵镇压。 2.简述攻占巴士底狱的经过和意义。 (1)经过: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 (2)意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攻占巴士底狱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烟火,革命在全国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呢?带着疑问我们来学习《人权宣言》。 二、《人权宣言》 师:假如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789年的法国,请你代表资产阶级举办一个关于《人权宣言》的新闻发布会,倘若你是新闻发言人,请你写一篇关于《人权宣言》的新闻简报。(同学们阅读教材P84, 小组合作探讨,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新闻简报。) (老师巡视,并适时参与学习小组的探究学习活动,给予帮助、点拨、指导并要求学生用铅笔标注关键词,并重点识记。老师指定几个学习小组代表发言,老师适时纠正、补充、完善答案;其他同学认真听,并适时完善自己的答案。) 《人权宣言》新闻简报设计范例: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由制宪议会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人权宣言》核心是人权和法治。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在未来将为法国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