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915952

第6课 推动社会进步 学案(2课时无答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6186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6课,推动,社会,进步,学案,课时
  • cover
第6课:推动社会进步 第1课时:共享发展成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分配制度的含义、共同富裕的内涵,了解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能力目标 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正确看待我国分配制度和主要矛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树立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意识 【重点讲解】 1.共享发展成果 (1)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 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和谐发展是国家的主张,也是公民的责任。 B. 共同富裕是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自主创业、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引领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不等同于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同步富裕。 C. 共享是共同富裕的具体化。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成果的意义:完善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为了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1)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人们投入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2)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 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是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是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 █关于按劳分配 ①内涵: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即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个人收入分配。 ②形式: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集体农民完成上缴任务后获得的收入等。 ③存在的范围:按劳分配的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内部 (2)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生产时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人们在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愈多,在生产后所形成的收益中就能分得愈多。简单地说,就是多投入多得,少投入少得。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内涵:主要指按人们投入的旁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②形式: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收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股息、利息、红利;租金;中奖的收入等。 ③存在的范围:按生产要素存在于一切所有制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 ④地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的重要原则。 坚持现阶段经济制度的意义:有利于激发人们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促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补充: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根本原因: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直接原因:这一分配制度是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意义:实行这一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发人们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使一切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进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利于激励人们通过多种合法渠道增加改入,提高生活水。 例题1.陈林是某乡镇企业的职工,年终获得1万元的奖金。热心公益的他将其中的2000元捐给了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