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18847

第23课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52705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3课,日本,明治维新,课件,教案,练习
    第二十三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课题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 六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①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②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课前搜集有关资料 提前准备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效率,巩固记忆。 讲授新课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为幕府。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作“大名”,全国有260多个,其领地叫“藩”。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说,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材料一: 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据《世事见闻录》(1816年)记载,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他们“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统治者公开声称:“让农民不死不活地活着,是政治的秘诀。”甚至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jiāng)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 结论一:日本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   当时全国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场雇工达一百多人。大皈、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 结论二:幕府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 结论三:幕府的闭关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结论: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的幕府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众矢之的。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 知识拓展: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幂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内因和外因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 小结: 倒幕运动: 早在1837年,下级武士出身的大盐平八郎,在大阪发动武装起义,反对幕府暴政,有几百人参加。尽管在一天之内被镇压下去,这次起义成为打倒幕府统治的一个信号。从60年代中期起,日本人民的斗争出现了新高潮。1865年至1869年五年中,发生了四百多起暴动和起义事件。1866年,为抗议米价飞涨,城市贫民掀起了大规模的“捣毁暴动”,斗争甚至涉及幕府所在地江户。 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