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20889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幻灯片33张)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9820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幻灯片,33张
  • cover
4 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2.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诗句的含义,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3.品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 情境导入 盛夏过去,秋天已经来临。沐浴着秋天亮丽的阳光,我们走进碣石山,跨越的千年时空,跟随诗人一起去观赏苍茫的大海! 作者档案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他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等篇。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当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更激起诗人要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故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 生难字词 碣(jié)石 澹 澹(dàn dàn) 竦 峙(sǒng zhì) 词语解释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以:连词,来。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何:副词,多么。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代词,指大海。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至:达到极点。 整体感知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整体感知 2.此诗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第一层(1—2)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3—8)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9—12)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1.作者登上碣石山之后看到了那些景物? ?明确:浩荡的海水、耸立的山岛、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深秋的日月)?海水荡漾是动景,山岛耸立是静景,相互映衬之中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草木丛生是静景,洪波涌起是动景,动静之间展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2.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实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龟 虽 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赏析 全诗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主题概括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结构图示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作者档案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