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检测(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山西太原模拟)《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子。’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些做法( ) A.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B.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 C.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 D.利于保证宗法制正常运转 解析———‘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子。’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可见继承有序,宗法制得到有效维护,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8·豫西南高中联考)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这表明商代( ) 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宗教势力比较强大 D.文化教育极端落后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商王崇拜神,决策征求神的旨意,使王权带有神秘色彩,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模拟)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的做法( ) A.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 C.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解析 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因而皇帝制度的建立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7·四川资阳高一期末)秦汉时期的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夺或由廷议作出决定。”这表明秦汉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十分完善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D.议会制初步确立 解析 根据所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汉,完善于隋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体现了皇权要受到廷议的影响,廷议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故B项正确。 答案 B 5.(2018·河南洛阳模拟)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这一规定( ) A.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 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 解析 这一规定使得王国越分越小,并且列侯归郡县管辖,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B项正确。 答案 B 6.(2017·四川资阳高一期末)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不断演变发展,至明清达到顶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结构图展示的是不同朝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形式,其中属于唐朝的是( ) 解析 A项皇帝直接领导六部,是明代废丞相的结果,故A项错误;B项三省分工明确,尚书省辖六部,是典型的隋唐时期中央行政体系,故B项正确;C项皇帝下设三公,是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度,故C项错误;D项仅设一省,属于元代的一省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8·山西太原模拟)史载:“举四海之大,而一毫之用必会于三司。”此“三司”负责掌管( ) A.军政 B.行政 C.财政 D.礼仪 解析———一毫之用”指国家的用度,不是军政内容,故A项错误;国家的用度,主要指财政开支,故B项错误;“三司”指宋代负责财政的机关,故C项正确;宋代的礼仪主要由礼部负责,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7·四川绵阳高一期末)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 A.分散相权 B.培植亲信 C.重视监察 D.更换宰相 解析 根据材料“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得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分散相权,故A项正确。 答案 A 9.(2017·广东佛山高一期末)明太祖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反映了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