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学习目标】1. 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2. 能从不同类型的地图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习重点】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学习难点】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 学 习 内 容 【课前导学】1. 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获取区域信息的工具。2.地形图可分为 地形图和 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该区域的 有一个大致了解。 3. 是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 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5. 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褐色越深的地方,海拔 ;绿色越浅的地方,海拔 。 【课堂探究】1.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A点、B点、C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A、B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A、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A处的地形是什么?(2)比较BA线和CA线两条路线,选择哪条路线登顶比较容易,为什么?(3)请判断图中小河的大致流向。(4)F、H、M三处中哪一处可能发育河流?为什么? (5)假如你沿着图中ELD地带进行一次越野活动,请你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一条越野路线,并说明设计理由和注意事项。 2.结合课本P19-21,回答下列问题。(1)陈天宇要想了解厦门的具体位置,他应该选择图1-35还是图1-36呢?为什么? (2)陈天宇和父母乘火车到了厦门火车站,他们想乘公交车去厦门大学里的宾馆,他们可以借助什么地图? (3)他们买来了一张厦门旅游图,图上景点众多,请你学做小导游帮助陈天宇,设计一个二日游或者三日游的旅游线路。【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中, 表示山脊的是( ) A B C D2.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一般坡度( ) A.平缓 B.陡峭 C.均一 D.上缓下陡 3. 对右图的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东门处上山地势陡峭,路程较近B.从东门处上山地势较缓,路程较远 C.从西门处上山地势陡峭,路程较远 D.从西门处上山地势较缓,路程较近4.右图中最高的山峰的海拔是( ) A.300米以上400米以下 B.400米以上500米以下 C.500米以上 D.正好是400米5.一般地图上表示河流、湖泊的颜色是 ( )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红色6.如下图,ABCD四幅等高线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 二、非选择题7.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题目。 (1)将图中的字母填入对应的地形名称中。 山谷 ( ) 山脊 ( ) 缓坡 ( ) 陡坡 ( ) 鞍部 ( ) 山顶 ( ) 悬崖 ( ) (2)海拔最低的等高线的海拔是( )米;海拔最高的等高线的海拔是( ) 米。【知识清单】1.地形图有哪些类型?人们使用地形图有何作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的陡缓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课前学习:1.地图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3.海拔、相对高度4. 分层设色地形图 5.地形剖面图6.越高、越低 课堂探究:1.(1)1150、600、600、550、550、山顶(2)选BA线爬到山顶容易;因为BA线等高线稀疏,地势比较和缓,为缓坡,而CA线等高线密集,地势比较陡峭,为陡坡。(3)从西南流向东北(4)H处。因为H处是山谷,有汇聚流水、形成河流的可能。(5)线路一:从E点到F点,轻松徒步观光之旅;理由:从E点到F点,坡度平缓,可以较轻松前行,浏览沿途风景,还可以安排些野餐、游戏等活动;注意事项:安排好上下山的时间。 线路二:从E点到D点,挑战翻山越岭;理由:从E点到D点,经过陡坡,翻越两座山峰,挑战自我能力;注意事项:准备好登山用具和药品,注意安全。 2.(1)图1-36;因为图幅相同的两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