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59578

2.梅岭三章(说课稿)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23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梅岭,三章,课稿
  • cover
《梅岭三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它的格律是和谐的,意境是清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这么多年来,《梅岭三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可见这一课在诗歌教学这一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说学情 初三的学生,他们对诗歌的学习还停留在一个识记的阶段,那么怎样通过分析教材让学生从识记水平逐步上升到赏析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这应是一个思考的话题。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基于初三学生的学情,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五、说教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以学生朗读、感悟为主,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这组诗的写作背景。 (二)作者介绍 1.首先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单介绍他的生平。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初步了解陈毅这位“元帅诗人”。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2.接着学习字词、小序,根据小序提出问题:小序交代了那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三)朗读感知诗歌 1.听三首诗的范读录音。(录音朗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录音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朗读聆听,体会清重音与语调,体悟诗中情感,听完后让学生自己朗读。 2.学生朗读全诗,回答下面二个问题。 ①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分别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②三首诗之间是什么关系?“断头”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明确答案。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三首诗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同时通过这几个题目的练习,便于第一个教学难点突破。 (四)精读细研 1.为了攻破第二个难点,品味诗的语言的生动性,我设计了下面这几个问题: ①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线字的表达作用,如果换用括号中的字好不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断头今日意如何?(牺牲、杀头) 此去泉台招旧部(集、收、率) 旌旗十万斩阎罗(打、杀、伐) 捷报飞来当纸钱(传、飘、交) 设计意图:通过“牺牲”“招”、“斩”“飞”与括号内的字的比较,学生就会认识到一些字、词的恰当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