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65050

第3课《短诗五首》 (共50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63882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3课,短诗五首,50张,PPT
  • cover
课件50张PPT。九年级人教版·下册3 短诗五首 一、新课引入 月 夜沈尹默一、新课引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是为中国新诗的滥殇;沈尹默《月夜》赫然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讲,《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五四前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大教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职。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其部分新诗收入《秋明集》,主要新诗作品有《月夜》《落叶》《三弦》等。 二、新课讲解 总计四句。一、二句均为七字,白话对偶句,但其节拍是“二三二”形式,明显不同于旧体诗七言句的“二二三”模式。第三句较长,大致可分为五个(或六个)节拍,笔者觉得此句可于“树”与“并排”之间分行。第四句五字,是“一二二”的音节停顿,明显不同于五言旧体诗的“二三(细分为二二一或二一二)”常规。朗读指导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二、新课讲解 感知诗意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二、新课讲解 1.这首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其实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 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它的主旨的是怎样的?理解主旨 写作背景: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三、归纳小结 2.诗中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个时候进步青年的人生追求。四、强化训练 “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现象。一、新课导入 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诗人兼批评家臧棣在《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中,称它是"一首伟大的诗"。现在我们学习这首诗。二、新课讲解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作者简介二、新课讲解 萧红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