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66434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第11课将进酒(含解析)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1266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8,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进酒,11课,试题,选修
  • cover
第11课 将进酒 1.创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给加线字注音: 钟鼓馔( )玉不足贵 斗酒十千恣( )欢谑( ) 千金裘( ) 径须沽( )取对君酌( ) 将( )进酒 呼儿将( )出换美酒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_____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_____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_____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_____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_____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_____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 2. zhuàn;zì xuè;qiú;gū zhuó;qiāng jiāng 3.高大的厅堂;应当;值得;放纵;即、就;代词“你”;只;为什么。 1.诗的开头“黄河”与“人生”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四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基调是壮。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两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这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前两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两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 2.当时李白已是两鬓染霜,政治上极其失意,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应如理解这种思想感情?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既是他人生价值的铿锵宣言,同时也是他抑郁情绪的快意释放。 3.李白在丹丘家做客,为何反客为主,举杯劝酒?(品味诗人洒脱狂放不羁性格在文中的体现。) 李白与丹丘是知交好友,关系密切随意。而诗人天性洒脱狂放不羁,加之上兴之所至。 4.如何理解诗末“万古愁”? 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又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将来也一定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才可当之。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钟鼓馔玉(zuàn) 岑夫子(cén) 奔流(bēn) B.扪参历井(shēn) 噫吁嚱(xī) 轻裘(qiú) C.沽名钓誉(gū) 恣欢谑(xuè) 金樽(zūn) D.烹羊宰牛(pēng) 将进酒(qiāng) 恣睢(su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坚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让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人生辉煌! B.如果说法国菜是风姿卓约的贵妇,日本料理是久居海上的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