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66970

十四 给巴特勒的信教案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06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十四,巴特勒,教案
  • cover
十四* 给巴特勒的信 一、课题项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进一步掌握书信的特征。 2、理解信的内容,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诵读,学会积累重要字词,品味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如反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的丑恶行径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这封信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2、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教育学生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丑恶行径的手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3、体会信中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引导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四)课型 讲读课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认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雨果的相关情况,查阅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完成字词积累(最好能做积累卡片)。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多媒体介绍圆明园,播放圆明园被毁的影片资料。同时,学生回顾历史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仅留下几根石柱见证这段屈辱的历史。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此条约中,将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这时候,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文豪站出来愤怒谴责这两个国家制造的这一暴行,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举世震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雨果的这封《给巴特勒的信》。 ?2、检查预习,展示成果 (1)、学生介绍作者状况,教师总结,用多媒体展示。 雨果(1802—1885),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九三年》等。 (2)、学生展示在预习中积累的字词卡片,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琉璃、珐琅、晨曦、瞥见、箱箧、荡然无存、丰功伟绩。 3、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1)、巴特勒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有体现吗? 明确:巴特勒想利用雨果的声望,为这次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就体现了这点。 (2)学生通读全文,谈谈作者对英法远征中国之行是褒是贬,为什么? 明确:名为赞誉,实为贬斥。因为英法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3)、雨果在给巴特勒的回信中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即赞美圆明园和谴责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4、理解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朗读第三段,走进雨果笔下诗意的圆明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学生谈谈雨果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圆明园? 明确:圆明园好像一个美仑美幻的梦;好像一座眼花缭乱的洞府;好像神秘的月宫;好像一个富丽堂皇的博物馆;还是幻想中的典范,还是一个世界奇迹;还是东方文明的代表,还是亚洲文明的剪影等。 〈2〉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你最喜欢本段的哪一句话或者哪几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例: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好处:叠词的运用,感觉到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3〉、作者这样盛赞圆明园,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对圆明园的热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4〉、你认为圆明园仅仅是中国文明乃至东方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