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69496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5课件:第三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读《伊索寓言》(22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375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8,深邃,PPT,22张,伊索寓言,人生感悟
  • cover
课件22张PPT。?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风雅诗斋课前预习文本精解风雅诗斋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 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赏读: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次句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晓来雨过”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遗踪何在”的问题。“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课前预习一、常识整合 1.走近作者钱钟书(1910—1998),现当代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泰斗和大师。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有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1943年《北京图书馆刊》英文版)、《旧文四篇》(1979)、《也是集》(1948)等。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无论他的散文还是小说,都有机智隽永的特点。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2.相关知识 (1)寓言 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讽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2)《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寓言汇编。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萨摩斯岛上一位名叫伊索的奴隶所作。传说中的伊索,面貌丑陋,才智超群,善讲寓言故事,曾争得了自由。但最后因攻击权贵,被加以“亵渎神灵”的罪名,投岩处死。 《伊索寓言》实际上是由后人收集加工而成的,里面还夹杂着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它主要反映的是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了他们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其中大多数是动物故事,形象生动,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艺术上普遍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各种动物、植物人格化,像人一样思考、言谈和行动,形象地再现了现实生活。二、背景解读 《读<伊索寓言>》选自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这个散文集最早由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12月出版。作者为这个集子写的初版序云: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