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77696

5.2 预防犯罪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644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预防犯罪,教案
  • cover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节 预防犯罪 课标要求 3.4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2.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①刑法及其作用。②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2)理解: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3)综合:预防犯罪。 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道德观念———法治信仰———尊崇法治,敬畏法律; 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2.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学法指导 1.案例分析法:搜集身边的案例,讨论并说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小组合作探究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认识不良心理和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不良心理和行为,如果不加矫正,任其发展下去,往往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观看视频《心声》 学生讨论交流:在为失足少年感到痛心的同时,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这来自高墙内,发自内心的血泪之声,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情。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 、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一定要:预防犯罪。 讲授新课 活动二:问题导读,探求新知 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并交流: ①分析三个场景中行为人的行为特征;②讨论三个场景的共同点。 学生讨论,研讨,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总结、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节 预防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含义及其作用(地位)。(识记)【背诵】 ⑴含义:刑法是明确规定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刑罚的法律。 ⑵作用(地位):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活动三:案例分析,学习新知 多媒体展示教材P53“探究与分享”, 试对比分析上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