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80416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4张PPT 视频)

日期:2024-06-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视频 查看:74次 大小:613125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4张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2.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 3.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4.通过学习,深刻感悟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和勇气并学习继承之。 学习目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结束标志: 性质: 原因: 长征出发地: 开始标志: 红一方面军长征过程: 长征胜利意义: 整体感知 时间: 农村革命根据地图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首府:瑞金 革命力量的壮大,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不顾国难,却积极围剿红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一、战略转移和遵义会议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国)10万(共)4万 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第五次 1933年 至 1934年 (国)100万 (共)8万 博古 李德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中,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强行进攻,接着是死守广昌,伤亡惨重。广昌失陷后,又分兵把守,结果是节节抵御,节节挨打。一年也没有粉碎敌人的“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博古 李德 原因: 时间: 出发地点: 人数: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1934.10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八万人 长征的开始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陕 肃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黄 河 腊子口 雪山 1934.10. 周恩来 毛泽东 王稼祥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时间 内容 地点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伟大转折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事务,是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指向成熟的标志。 探究研讨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14年 转折点 幼稚 成熟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陕 肃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黄 河 腊子口 雪山 1934.10.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陕 肃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黄 河 腊子口 雪山 1934.10. 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飞夺泸定桥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陕 吴起镇 甘 肃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黄 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1935.10.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