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83918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3989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
  • cover
绝密★启用前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 历史学科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说:“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反映了 A.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B. 国家政治体制尚未健全 C.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D.“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2.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的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据此可知 A. 中国人的世界观已形成 B.西周初年的疆域东至洛邑 C.“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 D.考古与文献必须互为印证 3.西周时期,与中原较近的诸侯国墓葬内除了突出国君及夫人的地位外,其他有血缘关系的族入也会埋葬在其附近,但晋国公墓内只有诸侯国君及夫人墓,未见其他与之有血缘关系的族人的墓葬。这种现象说明 A.周礼对晋国的约束力和影响力相对淡薄 B.诸侯国与周王室血缘亲疏导致墓葬差异 C.周代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渐趋瓦解 D.诸侯国与周王室地理位置影响墓葬方式 4.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亲法系统。这表明了当时 A.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 B.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 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 D.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5.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6.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多有“隐民”“私属徒”之类的称呼。“民”和“徒”在以前都是奴隶的称呼。春秋时期,“隐民”“私属徒”却具有了新的含义,指隐匿托庇于贵族豪宗之家的荫庇户,即依附农民。这些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剥削关系的出现 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D.自耕农经济逐步确立 7.秦国商鞅变法规定:男子成年须与父母别居,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须出嫁,又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有相互纠察告发的责任,否则处以极刑。这些规定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B.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 C.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 D.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 8.孔子非常推崇周公的政治,在他看来,实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实现“正名”,则须在“政”“刑”之外借助“德”“礼”。据此推断,孔子倡导“仁”“礼”学说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周代政治制度 B.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 C.实现德治政治理想 D.变革周代的社会秩序 9.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要求,所以要通过法治和学习礼仪,使小人变为君子,使普通人变为圣人。据此可知,荀子 A.思想超越了儒学范畴 B.重视对民众的教化 C.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D.反对盲目崇拜圣人 10.“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佯儒实法———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的统治真相》)材料中“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11.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管理这些工程,必须建立一个遍及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